前程学业资讯网欢迎您!为您提供成都小升初政策及招生入学资讯。小升初升学规划

成都树德实验中学培养学生四种意识调适初中生心理

编者:葛老师发布时间:2023-05-24关注:0

  要解决学习动力问题,首先要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因为健康的心理是学生良性发展的保障。初中学生可塑性很强。对刚刚小学毕业的学生来说,初一是他们全新的开始,此时植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他们更容易接受,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关键是要培养四种意识。

初中生心理调适

  一、归零意识:清空后再出发

  初一开学第一课就正式告别小学走向初中,这节课便要告诉学生,放下以前小学所取得的成绩和犯过的错误,一切从零开始,努力做好当下的事,用行动表达你是什么样的人。

  二、成长意识: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成长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上,即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

  在面对成功时,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是因为他们足够努力,在面对已经取得的成果时,他们会通过学习去维持甚至超越现有水准,他们更享受学习内容和努力过程;面对失败,他们不认为是发生了灾难或不可逆转的事情,而是认为失败是暂时的,一切都可以通过努力得以改变。

  “成长型思维模式决定了我们面对失败时的复原力,面对挑战时的承受力,面对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事业时付出努力的多寡”,即不畏挫折,勇于挑战,维持成功,它可以让我们专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让我们不畏他人评判,而从评判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促进自己成长。

  成长意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积极的逆商思维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因此我将这一意识的建立和形成作为一个重要的措施来开展和推进,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通过班会课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智能。目的是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建立信心,并看到自己可能发展的方向。

  二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识、能力、性格都可以通过努力得以改变。

  三是让学生分清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比如别人对我们的负面评价,是别人的事,而不是我们的事,不必介怀,因为每个人的评价都不是客观的,是主观的,并且他人看到的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这个评价也不是对我们的一个否定,也许只是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评价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完善自己。

  比如,别人冲我们发火,是别人的情绪释放,与我们无关,待他冷静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沟通解决问题。再比如,别人说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我可能要反思我说话的逻辑是否清晰,如果是我的问题,我一定想办法去调整,这样我可以通过别人的意见改掉了自己的毛病,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吗?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

  四是鼓励学生接受挑战。大部分人都喜欢待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不愿意接受挑战。不愿接受挑战的本质是害怕接受评判,而评判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心理舒适区的本质是熟悉的应对方式带来的控制感,是这个控制感让我们难以改变”,而挑战就是要让我们跳出心理舒适区,改变是进步的开始。

  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周进行一个挑战。根据挑战的难度,赋1-3分,把每个人的挑战得分上墙公开,一月总结一次,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的进步。挑战可以是学习上的、习惯上的、性格上的。

  学生找到挑战目标后,再找到自己目前的状况和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制订具体措施。一开始的挑战不宜太大,估计自己可以通过一周的努力达到即可。有成功经验之后,如果要挑战一个大目标,还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

  这时,我们需要通过心理免疫的“X光片”来看清内心的恐惧,一共有四个步骤:首先,写出自己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其次,写出目前与目标相反的行为;然后,写出目前的行为带来的潜在好处;最后,写出如果我像目标所说的那样去做,会有什么结果。“一般情况下看见了恐惧,恐惧的控制力就消除了。”能够正确看待别人评判的人就不会惧怕挑战。

  五是正确看待自己所犯的错误。人们害怕犯错是因为人们害怕被否定,在大家的意识中,犯错就意味着自己不聪明、不能干,意味着同伴会看轻自己,老师家长会看轻自己。因此,班主任要告诉学生,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只有通过试错我们才能不断成长。

  六是记录每天的成长。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记录的内容可以是知识上的、人际交往上的、习惯上的、能力上的或者自己在某件事情上的收获等等。

  三、感恩意识:积聚正能量

  每天记录学习生活中几件值得感恩的事,内容可以是学校发生的,也可以是校外的。仔细观察别人做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并把它记录下来。记录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去观察,观察一些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留意身边积极的事。进而自己也会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加入传播和践行正能量的行列中来,慢慢地,学生会变得积极向上。当一个人的周围积聚的都是正能量时,他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四、共赢意识: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拥有共赢意识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分享、善于奉献、善于合作的人。一个人可能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互联网时代没有一个人是孤岛。

  现在的学生很容易会因为别人比自己优秀而产生嫉妒。因为在他们看来别人的优秀其实就是在证明自己不优秀,这很不利于合作。因此,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在班级里宣传共赢的好处,还要在班级里经常开展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比如每周的班会课,由小组承担,内容自选。再比如社会实践,自选研究课题,然后分工合作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归属感,分享和奉献带来的价值感。

  当一个人有了归属感,就有了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就可以去创造,有了价值感就有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文章标签: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