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初中物理“及格边缘生”的学习成绩
所谓“及格边缘生”,即成绩长期以来都居于及格线边缘的学生,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与外部因素两类。其中,自身因素主要表现为智力因素与个体因素,外部因素又包括环境因素与教师因素。无论哪种因素,“及格边缘生”的出现都并非“一日之功”,它实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对初中生而言,物理学科不同于数学、语文等长久以来便已经接触的学科,大多初中生虽然接受了相对系统的课堂教学,但一来课堂质量与效果无法保证,二来学生并未掌握学科特点,因而日积月累下来,学生在物理基础知识与能力掌握方面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欠缺,这种欠缺虽然可以弥补,但总体而言弥补过程却比较冗杂,若无教师引导,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势必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做出分析,针对不同“及格边缘生”的不同状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此实现“及格边缘生”向正常学生的转化。
1、初中物理“及格边缘生”出现的原因
“及格边缘生”的本质与“学困生”类似,其出现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其一为自身因素,其二为外部因素。其中,自身因素主要表现为智力因素与个体因素;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环境因素与教师因素。
(1)自身因素
第一,智力因素。
所谓“智力因素”,即学生智力迟钝或者学生智力处于正常与迟钝之间,这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物理知识比其他学生更慢或完全无法理解初中物理知识。该方面的原因虽然存在,但却属于先天性因素,对于教师而言往往难以通过后天教学做出有效弥补。
但是,对于存在智力因素的学生而言,既然其初中物理成绩能够达到“及格边缘生”水准,其于背后付出的努力往往是其他人的数倍。因此,从此层面上来说,选择针对性措施提高其成绩亦有绝对的必要。
第二,个体因素。
所谓“个体因素”,即泛指因学生除智力问题外的其余个体原因而造成的学习成绩难以提升的因素,其中囊括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不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以及学习方法有失得当,等等。这些因素都比较普遍,若学生心理素质不佳,在参与物理考试的过程中则极有可能发挥失常;
若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则其对于初中物理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若学习方法有失得当,其便可能走入物理学习的“歧途”,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论对于学生的后续物理学习还是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几种不同的因素,教师势必需要做到对症下药,以具有针对性的手段查漏补缺。
(2)外部因素
第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强调环境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初中生的心智并未完全发育成熟,极有可能在家庭素质、社会环境以及学校教育等多重环境的影响下引发物理学科的学习困难,最终成为初中物理的“及格边缘生”。
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些环境因素与其说是对其学习构成影响,倒不如说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了压迫。若不及时解决,后续不仅物理学科的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亦可能会受此负面影响,最终落后于人。
第二,教师因素。
“教师因素”即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无法令学生实现高效甚至有效学习,而造成学生学习习惯存在偏差、误差,同时后续又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均会受到负面影响,最终导致部分学生成为“及格边缘生”。
2、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虽然导致初中物理“及格边缘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教师因素”,导致“及格边缘生”大规模出现的教学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根深蒂固。虽然随着新课改后,物理教师针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教学改善,但许多教学问题仍然未得到根治,许多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陈旧
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学多沿用了新课改实施前的传统教学理念,虽然部分教师在教学模式方面做出了适当改变,但大多是“换汤不换药”,课堂主体未得到明确是最显着的问题。在传统初中物理课堂中,由于学生只能够在升学初二后方可接触到物理学科,而校方往往对语数英等主科更为重视,因此分配给物理的学时并不算多。
如此一来,学生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彻底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而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为了令学生学到更多物理知识,往往会选择最简单直接的知识传递方式,“重现”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广为诟病的“填鸭式教育”,以刷题作为物理课堂的“主基调”,希望能够通过数量的堆积形成质变。
但是,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便谈不上多浓郁,在陈旧的教学理念下更发生了减退。在如此情况下,学生甚至不知道学习物理的意义何在,最终形成了为了应试而学习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及格边缘生”的大规模出现。
(2)课堂氛围较差
课堂氛围较差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另一现状,究其根源,教师往往会忽略了课堂氛围对学生的重要性——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目标,而决定了学习环境的其实就是课堂气氛。不妨试想一下,若身边的人都不愿学习物理,那么尚未形成明确价值观的初中生往往便会因此而受到负面影响,因此也会排斥对物理的学习。
这也正是为什么许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费尽唇舌,学生却仍然积极性较低的原因。该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初中物理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效率,反倒忽略了对课堂节奏的把控。毕竟初中生初接触物理,其对于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往往远低于成年人,而教师则往往不能做到换位思考,以自身的思维去衡量学生。
在此状况下,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氛围自然较差,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不够,最终导致许多学生在初中物理方面处于“半桶水水平”,在考试中难以拿到高分,成为“及格边缘生”。
(3)重理论轻实践
“重理论、轻实践”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第三大现状,也是初中物理教师最容易步入的误区。在新课改后,初中物理教师为响应国家号召,往往会对自己的课堂做出教学方式的改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足够详细,则能够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但其实无论教师如何舌灿生花,学生能够从教师处得到的物理知识却依然是抽象的,学生的确能够掌握相应的物理理论知识,但其实践能力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却难得有效增长,一旦在后续初中物理考试中题型做出一定程度的变换,学生便感到无从下手。可见,“重理论、轻实践”正是导致“及格边缘生”出现的另一大重要原因。
(4)教学评价有失合理
教学评价是任何课堂教学都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也是大多教师容易忽略或轻视的一个部分,它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形成考量,也能够令教师实现“查漏补缺”,发现课堂以及学生的不足并予以补足。
而就目前而言,大多初中物理教师仍然沿用了传统教学的以单一考试为主要评价的方式,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评价,这无疑与教学评价的初衷并不相符,最终自然也导致了学生的真正欠缺所在,最终导致了“及格边缘生”的大范围出现。
与此同时,在单一的初中物理教学评价模式下,一旦学生成绩不佳,教师的批评会接踵而至,这无疑又进一步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久而久之,极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失去兴趣,最终形成无论如何“使劲”都无法令成绩产生显着提升的境况。
3、初中物理“及格边缘生”学习成绩提高的有效方法
(1)巧用思维导图法提升思维能力
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而言,物理并不简单,其中涉及的知识都需要建立在强大的逻辑思维基础之上,尤其是初中物理知识中难度较大的浮力、压强、功、电功率等知识点更是最令初中生头疼的问题。不难发现,在物理学科加入初中整体知识架构后,许多以往的“学霸”也可能会因此而发生整体成绩的下滑。
对于许多教师多番努力亦无法令其成绩实现提升的学生,许多教师习惯于将原因归咎于“智力因素”,而这也是目前大多初中物理教师的共同认知,即认为“物理的学习需要天赋”。
但事实上,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天赋,但那却只是针对更为高深的高等学科知识,对初中物理这种基础层面的知识而言,智力因素虽然会对学生构成影响并令其成为“及格边缘生”,其影响却并没有许多教师想象中的大。针对该类“及格边缘生”,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逻辑思维。
在此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传授学生“思维导图学习法”,即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厘清初中物理知识脉络。在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通过现实案例与物理知识的串联形成具有实际特色的逻辑思路。
举例而言,当学生学习“杠杆原理”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玩跷跷板的过程进行思考,在一次玩跷跷板的过程中,由于A同学较重,B同学较轻,为了让跷跷板能够正常运作,A同学选择向前坐、B同学选择向后坐,这本身就是一种联想,而在学生解决问题时,回忆起这种联想比较重要。
因此,在思维导图中,学生完全可以在记录一个“词汇”,这个词汇可以是学生某个朋友的名字,也可以是某个地名。如此一来,学生在想起名字后便也记起了“杠杆原理”,这对于许多物理知识记不牢固的“及格边缘生”而言可谓大有裨益。
(2)利用情境创设法提升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应试方面的关键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心理素质较强可以令学生发挥出十二分的实力,而一旦心理素质不足,学生即便平日对物理知识掌握再扎实,在心理素质较差的情况下也可能慌了手脚,最终导致考试成绩不尽理想。因此,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锻炼同样是令“及格边缘生”物理学习成绩实现提升的重中之重。
为了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教师可以选择使用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法是近年来热门的教学手段,其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贴合的情境令学生得以对生活事例中的现象进行感受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中所囊括的物理知识进行概括与总结,以此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
利用其优势,教师可以创设与考试相关的情境,令学生能够在比较紧张的关头获得从容应答的能力,以此实现心理素质的提升。在此方面,教师可以预设日常测验情境。为了令学生形成与考试时相仿的紧张感,教师一来需要限定测验时间,二来则需要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果学生的成绩未达到及格水准,则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其中,测验时间一般需要视测验内容而定,而惩罚措施内容则需要视学生状况而定。如当学生的测验成绩未达到及格水准或在班级内排名较低时,则需要拿出课后时间进行物理方面的补习等。
同时,为了模仿真正考试中可能面对的状况,教师可以将难度较高的题目设置在测验的前方位置。如此一来,学生在久而久之的情境创设测验中心理素质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实现“及格边缘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3)通过多元评价改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学习障碍,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在班级内实施物理方面的多元评价来对学生周边环境形成改善。一方面,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评价方式作出改善,以鼓励型、激励型的评价语言取代以往的批评型语言,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阶段性测验后邀请家长与学生甚至其他学生对学生做出评价,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环境状况的了解,一旦发现问题,教师可以立刻采取措施。
(4)借助教学方法的改善改良学习效果
第一,培养预复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与复习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最佳手段。自主学习的效果在一定层面上效果要高于被动学习,因而对于“及格边缘生”而言,培养其预复习的良好习惯对于提升其成绩具有切实而深远的积极意义。
教师可以在“及格边缘生”中推行预复习,在新课程到来的前一天或前几天预先布置预习任务,提前印发预习提纲,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练习后,后续的预习提纲可以由学生自行完成。预习与复习是两个密不可分的过程,因此,在训练学生预习习惯的同时,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
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每节课后对当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做出归纳,在下一堂课开始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对前一堂课的内容做出复述与归纳。如有必要,可以将其纳入思维导图的体系内,强化不同课堂中知识的连贯性,强化课堂的有效性。
第二,实施弹性操作。
所谓“弹性操作”,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布置符合学生状况的不同课后作业。当然,此操作需要建立在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因此,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应当作为其基础进行。
举例而言,对于学习成绩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更多的练习题;而针对“及格边缘生”,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内以及课堂时间外所做过的错题整理在错题本上,并于后续对学生做出抽查,确保学生能够口述题目的全部内容等。
第三,促成记笔记与检查笔记的循环。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及格边缘生而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正是其通病,而良好的记笔记习惯正是解决该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在此方面,教师可以指定一个制度,即在课后随机抽查“及格边缘生”的笔记本,同时利用奖惩措施给予表现好的学生以奖励、给予表现差的学生以惩罚。
第四,实施指导学法。
所谓“指导学法”,实则便是通俗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同样是实现“及格边缘生”学习成绩提升的有效方法,而在实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对“及格边缘生”提出明确要求。举例而言,当学生每次开展小组讨论时,要求“及格边缘生”必须发言;
在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各个小组中,关注“及格边缘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并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汇报时,让“及格边缘生”代表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物理基于学科本身的逻辑性等特征,在知识掌握与理解方面难度较之其他学科更高,这便导致了“边缘及格生”的出现。而为了令“边缘及格生”的学习成绩实现提升,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情境创设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多元评价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利用教学方法的改善改良学习效果,以此实现“边缘及格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为其后续学习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