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考作文写作中游刃有余
中考在即,我们在最后的复习迎考中,要归纳一些审题的思维方法,学会通过主题词来确定作文的主题立意,以富有逻辑的写作结构来打造写作思维模型。要在中考作文中游刃有余,以下几点必须关注。
一、圈划关键字词,理解命题者意图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里,都一定有表达情感或彰显主题的关键字词,我们要学会圈划出来,并思考题目中若干个词语组合的逻辑关系,此即谓“名为考句,实为考词”。
如“悄悄地提醒”中,我们圈划的就是“提醒”一词,这个词指的是从旁指引,唤醒已有记忆,或提示你该注意到而实际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它不应该写成自我内在感悟,否则就是偏题。同时,“悄悄地”和“提醒”间是偏正关系短语,它修饰、限制了“提醒”的程度和方式。
命题者的意图还有潜在的不同层级,在低层次上希望同学们能至少写出别人提醒“我”;在中等层级上可以写出“我”提醒别人;在更高层级上可以写出互动提醒,人物共同引领、影响和互促成长。有更高追求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用“悄悄地”方式“提醒”,还可以向前追溯其原因是什么,向后推断其目的和意义何在。
至于带导语的作文类型,我们要意识到,导语的内容往往是解释抽象概念,或创设情境,或引导大家的价值导向。如2022年上海市青浦区二模作文题目“这也是智慧”,其导语部分就对“智慧”这个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启迪我们何为真正的人生智慧。
结合导语,我们再来分析题目“这也是智慧”,无疑是希望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挖掘出可以和导语中宽容、谦让、放弃等人生态度相同、相似或并行的人生智慧。这一类导语的意义在于解释抽象事物,并起到提示、引领的作用。
面对带导语的作文类型,我们除了要圈划作文题目中的关键字词,还要认真圈划导语中的关键字词,并从文字中提取信息,关注一些起关联作用的情绪性字词和虚词、关联词。情绪性字词可以直接表达作者情绪,而虚词也以隐晦的方式承载作者的感情表达和思路转换,关注这种语言形式,有助于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如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一模作文题导语中,我们可以圈划“不仅可以……还能……”这类表现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还可以圈划“具体事物的美好”和“抽象的意义”这些表现美的内涵的字词,“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这类表现美的意义的字词。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面对“平凡中的美”这样的题目,我们就应该写出自己如何在平凡中看出美,如何在层层递进中呈现自己发掘的美,并写出美给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对自我生命成长的意义。可以说,作文的导语和作文的题目组合在一起,编织出一个富有逻辑的写作思维脉络,需要学生一点点基于自己圈划的关键字词,来领会命题者意图,理清写作思路。
二、填补思维空白,确定写作内容
如果题目的表述比较虚化或者空泛,如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二模作文题目“这也是春天的色彩”,就需要我们“化虚为实”,用具体可感的人物、事件、景物、物品来填补题目中的“留白”。
“春天的色彩”可以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人,一件饶有趣味的事,一处生机盎然的美景,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甚至一段饶有意味的情谊等;反之,若是题目的表述过于具体,我们又要有“化实为虚”的功夫,如上海市宝山区2022年一模作文题目“常常想起这首歌”。
大家就要学会把“这首歌”虚化为一曲荡气回肠的情感之歌或一曲壮怀激烈的立志之歌,可以写出人生志向,写出人间真情,写出生命成长,或写出人世哲思。
有些作文题目,乍看上去表述并不完整,内容的指向性很模糊,这其实就是考验考生的思维转化能力,能够将题目的隐含意思补充完整,将题目中比较“虚化”的内容置换成真实动人的对象,或将作文导语中的思维空白填补,建立严密的逻辑思维链。
2022年上海市闵行区一模作文题中引用了鲁迅在《故乡》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潜在的类比,就像人们面对“无路”的处境,只要选择“走”的人生姿态,就能收获“有路”的柳暗花明,才会收获标题中“不会遥远”的满满信心。
当我们罗列出“无路——走——有路——不会遥远”的思维脉络,并在类比的过程中填补思维空白,就可以完善出“无希望——追求——有希望——不会遥远”的思维路径。
那么同学们在构思写作思路时,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文脉推进:我们在面对“无希望”的处境时,只要选择“追求”的人生姿态,就能收获“有希望”的人生结果,并对“不会遥远”充满信心。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试着写出自己从人生受挫,到积极行动,找到人生之路,而后充满信心的生命历程。
三、确定主题词,扩充完整主题句
同学们在完成审题之后,明确了命题者的意图,也通过填补思维空白,通过虚实转换,确定了自己的写作内容,而后我们可以通过确定主题词,来扩充完整的主题句。
如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一模作文题目“平凡中的美”,有两个主题词,一个是“平凡”,一个是“美”,这个题目要写出自己成长过程中那些细小的、平凡的、看似不经意的小事,或者那些日常化的、凡俗的、不起眼的小人物,如何彰显出美好的德行。这样的主题句,就把主题词中的那一组内在矛盾和矛盾中的张力凸显出来了。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构思,有同学在国外旅游时,在平凡的古老建筑中挖掘历史底蕴和古老故事;由平凡风景中的历史故事,感受一个国家精神气质上的沉静大气;
于普通的餐桌礼仪中学会尊重并接纳一个地方特有的文明,并在平凡的旅行中变得目光长远,心胸宽广,收获美好的心态,看到美妙的风景,感受严谨礼仪,展现自己,不断发现丰富多彩的美。这样,就富有层次和高度地诠释了“平凡中的美”。
四、恰切选材组材,搭建结构范式
当确定了主题之后,我们要围绕主题选择恰切的材料,并以“神奇的3”的结构样式来组织材料。“神奇的3”可以是三个事件、三个场景,可以是人物的三个层次、三个角度。如朱自清的《冬天》就是三个事件、三个场景指向同一个主题“冬天里的温暖”。
第一个场景是少年(亲情):冬天晚上,父亲在昏暗的老房子里为我们一一搛高炉子里热腾腾的白水煮豆腐;
第二个场景是青年(友情):冬夜,月光很好,淡淡照着静静的湖水,我在朋友的诗中沉醉,抬眼看见朋友温暖的微笑;
第三个场景是中年(亲情):冬天宁静的台州山城,我上街回来的时候,看见厨房的大方窗上母子三人天真微笑的脸,让我感觉茫茫天地,大风大雪中家的温暖。
2022年上海市徐汇区二模作文题目“想给自己也点个赞”,就可以用“神奇的3”呈现人物步步成长的三个层次和三个角度,表现一个平凡、弱小还需要被人照顾的孩子,如何一步步勇敢面对困难,以善意关怀他人,执着地实现自我超越,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
比如有同学构思五音不全的自己,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在一遍遍苦练中,虽嗓音嘶哑,但技艺精进,演唱水准突飞猛进;在音乐中,“我”能和同学协同合作,体会奉献的快乐;甚至,“我”体会到了对音乐的热爱,开始追逐创作的梦想,努力寻找成功的路。这个写作思路就一步步用具体的构思,落实了主题句中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