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的隐性压力让初三孩子屡屡考砸
凌薇又考砸了!这已经是进入初三以来,她第三次在调研测试中作文没有写完!
通过了解,凌薇其他学科最近也是频频发挥失常。她上学期还考过一次班级第一呢,最近是怎么了?
找来凌薇。她在我办公室门口徘徊半天才进来,轻轻移步到我跟前,眼睛盯着脚尖,手指绞着衣角,身体颤颤巍巍,说话吞吞吐吐,声音小得像蚊子。凌薇告诉我,进入毕业班以来,一向注重仪式感的妈妈更加隆重地在考前营造氛围了。
本次调研前的晚上,妈妈还特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特意穿起大红的旗袍,开了一瓶珍藏的红酒,和凌薇的牛奶频频碰杯,预祝她首场考试“旗开得胜”!餐后一家人还一起再次观看了《奔涌吧,后浪》的视频,并对她接下来的复习和应考再三叮嘱。
凌薇说每次调研第一场她最紧张,每次调研第一场考语文,凌薇总是把试题看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地“圈点勾画”,最后留给作文的时间总是不够,边写边渗汗,越写越潦草,还是写不完整。
于是陷入紧张的凌薇没有“旗开得胜”,往往是语文率先考砸了。
想起第一次入学调研考砸的经历,凌薇还对我抱怨说,都怪妈妈。考前妈妈反复强调,第一次调研是初三的起跑线,起跑线不能落后!还特地在入学调研前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请来,盛宴上此起彼伏的祝福和分别前异口同声的“我相信你”让凌薇感动不已,也让敏感的她彻夜难眠。
因为她总是觉得妈妈对她的学业不放心,对她的成绩不满意,对她的付出不认可……她觉得妈妈对她的期望太高了,又觉得自己没用让家人失望了……
这让我想到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妈妈注重仪式感,本是想把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让凌薇怀有敬畏心理,对考试不掉以轻心。但一个人如果受刺激过多、过强,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心理。
当然,凌薇是典型的“玻璃心”,她的心理素质不高,也是形成超限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显然,这需要给她更多的时间来改善。
于是,我和凌薇妈妈做了沟通,建议她不要过于温情以致无意中剥夺了孩子接受生活考验、自主锻炼成长的机会。我劝慰她既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也要理智地“藏起一半爱”。孩子妈妈也很快醒悟过来,明白了“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
“喷泉是压力的花朵”,适度的压力是进步与成功的原动力,但过重的心理压力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不可承受之重和不可承受之痛,让学生陷入过多的内耗而无法达到最好的状态。心理学告诉我们,发泄了负面情绪,减轻了心理压力,才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
因此,我让凌薇考前写日记、画画,鼓励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还和她一起做深呼吸,比赛看谁一次完整的呼吸用的时间更长。
在下一次测试前,凌薇妈妈除了提醒孩子早点休息,再也没有多做什么。
我让凌薇妈妈找来一张她小时候的电子照片,做我的电脑桌面。凌薇看到后显然很惊喜,我让她对着自己幼儿时的照片朗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温柔而明亮的读书声飘起的时候,我知道她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也消解了对妈妈变相逼迫的怨恨。
罗杰斯说:“人的本性,当它自由运行时,是建设性的和值得信赖的。”这次测验,凌薇同学果然发挥了她应有的实力,而比这收获更大的是,她的妈妈不再施加过多的“隐形压力”,凌薇也不再“考场过敏”,变得更加开朗和坚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