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高中了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进入高中后,有些家长会发现自己孩子学习勤奋,晚上总是要学到12点才睡觉,平时很少出去玩,周末在家不是看书就是做习题,除了参加必要的班级活动外,拒绝其他一切跟学习无关的活动,但是孩子成绩还是跟不上。
当询问是否要请家教或者参加补习班时,孩子会不开心地说家长不信任他的学习能力,不给他自主学习的空间等。家长既矛盾,又感到很纳闷:孩子的学习这么认真辛苦但成绩为什么上不去?更又担心自己说得太多怕孩子心理压力更大。孩子上高中了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1、典型案例
晓城是一所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考时差了5分没考进自己心仪的重点高中,因此晓城学习一直都很勤奋刻苦。但进人高中后,晓城的成绩总是在中下游,总感觉大家都学得一样,但自己就是跟不上。为此晓城每天作业都要做到很晚,除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她还会给自己买很多辅导书来增加自己的习题量和知识量。
晓城除了必须参加的班级活动外,一概不参加其余课外活动,周末基本都是在家看书学习、做习题,不看电视也不出去找同学玩,偶尔听听音乐。有时候,晓城爸爸妈妈提议要不要报个补习班或者请个家教看看是不是学习方法有问题,但每次晓城都会拒绝。
之后,晓城父母也很少提到补习班,看着她这么用功学习只好劝她注意要多休息、要劳逸结合。但即使这么努力,晓城的成绩还是平平,班主任多次向家长反映晓城_上课时精神很容易分散、打瞌睡、状态欠佳,晓城爸爸妈妈也很着急,孩子很努力却没有收获到她的预期目标,孩子自信心也日渐不足。
2、案例分析
学习是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动各项资源和孩子自身的各种能力,学习的兴趣、动机、方法、心态等方面都影响着最后的学习结果。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出现了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迁移。在各种学习能力中,用得比较多的有:记忆能力、思维转换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表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如果孩子语文、英语的阅读理解、理科综合答题经常存在问题甚至是做不出来,那么,孩子的思维转换能力相对比较弱,阅读理解、综合答题就成了孩子学习的拦路虎,一旦题目中条件较多、题目形式比较新颖特别,孩子就可能难以快速应对。如果孩子过多应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理解学习材料,那么肯定会影响到他知识迁移的情况。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
如果孩子的学习特质出了问题,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的。高中的学习是快节奏的,学习科目多,随堂测验比较频繁,当大量信息涌来时,孩子的信息加工通道比较窄,就会出现“信息堵塞”,其他新的信息到来时孩子又来不及处理相关信息,无形之中就会过滤掉;
或者当孩子还没有加工完他所接收到的信息而新的信息又来了,没有把新的知识建构到原来的知识结构中,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因此,就会出现一道题目花了半天时间弄懂了,可是一旦变换条件,孩子就会犯傻了,不知道从何下手,不会迁移原有的知识。
有些孩子经常出现马虎、做错题,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孩子本身心急、鲁莽,拿到题目尚未看清,就匆匆忙忙做题,结果不是漏掉一个条件,就是没有看清一些符号和数字。
孩子的学习心态出了问题,影响孩子学习的信心。最常见的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是:长期的努力之后发现自己原地踏步,于是孩子有了“我不行”的心态。
一次次的失败,孩子很少甚至从没有体验过成功的欢乐,促使他们对此做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也有另一部分孩子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是因为周围总有比他更好的人,因而很少有机会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长期感觉被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这便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学生群体。无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此时此刻的孩子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人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育儿建议
如果把孩子比喻为一棵树,当树根出现问题,枝枝叶叶能长得茂盛吗?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同理,要想让孩子的成绩提升,那么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一下成绩无法突破的根源,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帮助孩子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如果孩子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全方位了解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寻找、分析自身学习能力的优势与劣势,帮助孩子树立适合他的学习目标,转变学习心态,掌握发挥自身优势的方法。
2.初高中学习方式转变,关注孩子的适应情况
初中的知识是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低;而高中的知识容量大、跨度大,强调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再者,高中注重自主学习,强调自我约束,老师不再像一个保姆一样。这会让有些孩子感觉好像一下子失去了依靠和航标,常常不知所措。有些孩子看到课程多、作业多,自己又懒散,不愿吃苦,造成成绩下滑。
3.根据孩子的特点,教会孩子如何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孩子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告诉孩子具体的知识,不如教会孩子学会学习。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学习能力,那么不管在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指导孩子学习过程中,需更加注重以孩子的学科知识为载体,注重学习的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升了,方法掌握了,孩子的成绩自然而然跟着就会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