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学业资讯网欢迎您!为您提供成都初升高政策及招生入学资讯。初升高升学规划

成都华西中学(成都十三中)的航天科普教育创新实践

编者:文老师发布时间:2023-05-09关注:10

  2016年,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在成都华西中学投资500万元兴建“基础创新空间”,建设了一个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创新实验室,涵盖机器人、航空航天等主题区。

  成都华西中学积极开展以航天科普教育为主题的创新活动,2020年、2021年,成都华西中学两次在“少年问天”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活动基地校”。成果显著的航天科普特色教育,也成为成都华西中学的主要办学特色之一。

  一、航天科普教育实践与探索的意义

  航天科普教育旨在普及学生的航天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见图1),培养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航天科普教育结构图
图1 航天科普教育结构图

  人类自古就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和向往,中华民族也世代传递着飞天传说和梦想,并为实现飞天梦想不断探索和实践,如“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等。如今,“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际”为中国航天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航天科普教育活动也开始在“春晚”、《开学第一课》、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露面,并走进学生的教材、试卷,为学生广泛普及了航天知识,点燃了航天梦想,激发了好奇心与求知欲,提升了创新意识(见图2)。

学生身边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动
图2 学生身边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动

  二、航天科普教育实践与探索的策略

  中国航天事业需要更多新鲜力量,学校航天科普教育需要有力的抓手。

  1、课程引领 注重特色

  成都华西中学将航天科普教育作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航天科普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其他学科具有紧密的联系和互补性。

  成都华西中学高度重视航天科普教育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美术、物理等学科中的有机渗透,并组织教师分学科、分层次整理编制学科渗透航天科普教育的校本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开发了航天科普特色课程(见表1)。

表1 航天科普特色课程

航天科普特色课程

  2、全员科普 社团培优 竞赛提质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成都华西中学航天科普教育活动面向全校学生,通过多层次开展航天科普教育特色活动,让航天科普在校园扎根、开花、结果。

  第一,“基础创新空间”外围打造了独特的航天文化墙,设计了航天科普教育宣传栏、航天主题橱窗等,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航天知识,还可观看火箭、卫星、核心舱等模型。此外,成都华西中学还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四川科技馆、成都博物馆、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等。

  第二,每年3月,成都华西中学定期开展航天科技活动月,包括航天科技方面的小制作、小发明、手抄报、展板、科幻画、小论文、讲座、航模表演等活动。

  第三,成都华西中学组织学生参与了多种航天科普教育活动,如组织观看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观看“太空集结号”网站科普视频、参加“科创筑梦”青少年FAST观测方案征集活动、举办大师讲坛、邀请航天专家进校园等。

  2020年11月15日,中国火箭设计师、著名航天科普专家钱航博士到校讲座,与华西学子“共话北斗”。

  2021年12月17日,特邀“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西南赛区组委会秘书长杨泰金院长、副秘书长付杉先生,为成都华西中学学生进行“北斗杯”赛事讲座(见图3),详细介绍了北斗卫星定位及“北斗杯”赛事,激发了学生的航天学习兴趣和梦想。全员科普、专家指导、航天科技活动熏陶,使学生在活动中受益匪浅。

航天专家到校开展讲座
图3 航天专家到校开展讲座

  第四,组建航天社团,吸纳航天爱好者开展社团培优。组建航天科普教师指导团队,以确保航天社团工作定期开展,引领学生积极参加航天赛事活动。社团培优,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加出众(见图4、图5)。

各类航天科普教育活动
图4 各类航天科普教育活动

航天科普教育活动构架
图5 航天科普教育活动构架

  第五,积极组织和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各种航天赛事活动。2020年、2021年,成都华西中学师生2 000余人次参加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等举办的“北斗领航梦想”全国青少年航天实践活动和“少年问天”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成都华西中学学生提出了500多个航天科学问题,提交了200多个航天科普讲解视频、30幅校园地图测绘图、260多幅科幻画、100多份北斗系统应用创意设计方案。活动培养兴趣,比赛激发潜力。在活动中,成都华西中学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奇思妙想从地面拓展到九天之上。

  在2021年“少年问天”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活动中,成都华西中学航天社团学生提交的部分优秀作品有《关于航天器入轨的建议和设想》《多用途火星登陆航天服》《水星探测服》《黑洞之问》等。

  3、校际联动 师生联动

  为了高标准地做好航天科普教育,学校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校内外航天科技辅导员队伍。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教师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如2021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论坛暨校长论坛,2021年在海南文昌举行的航天科技志愿者服务暨科技教师培训活动;

  邀请国际欧亚科学学院院士郭传杰、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王渝生,为华西学子进行科普知识讲座;聘请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担任成都华西中学的校外科技辅导员,不定期为学生开展航天科普辅导。

  4、完善学校航天特色教育体系

  成都华西中学通过建立以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四川科技馆为主的校外科普基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航天科普教育,组建航天社团,开发航天科普特色课程,打造学校航天特色空间,聘请校外航天科技辅导员,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航天特色教育体系(见图6)。

  让航天科普教育丰富多彩且落到实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航天赛事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航天特色教育体系
图6 航天特色教育体系

  三、丰硕的航天科普教育成果

  航天点燃梦想,创新引领未来。航天科普教育助推了成都华西中学的素质教育,深化了成都华西中学的创新教育。

  第一,通过成都华西中学航天科普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明显提升,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屡屡获奖(见图7)。

部分获奖情况
图7 部分获奖情况

  如2022年4月24日举行的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了“嫦娥七号和小行星探测科普试验载荷创意设计征集活动”的获奖名单,大中小学合并一二三等奖名额共计24个,成都华西中学王瑞川、汪玉林、鲜明等同学提交的方案《太阳风检测及利用验证装置》《凭空变物—在月球真空环境中制作氢气》荣获三等奖,成都华西中学也成为数不多的获奖中学之一。

  在“2019年空间站搭载青少年科学实验方案征集活动”中,成都华西中学多名学生设计的方案《LED人造月亮》《在太空中观察不同灯照情况下苔藓的生长情况》荣获一等奖。

  第二,航天科普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分享沟通的能力。学生间交流协同活跃,创意不断涌现,作品质量不断提高。

  例如基于一个有关香蕉的讨论,几名学生就设计出了避免香蕉灭绝的太空育种实验方案,在2021年“SPACE100未来英才培育计划”太空探索实验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22年4月,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等公布的“太空探索实验”青少年教育项目征集活动10个进入决赛的作品中,成都华西中学多名学生提交的作品《太空环境金属对氢气的吸附实验》《探究在太空中药物改变生理期的效果和影响》《人造陨石》名列其中。

  第三,航天科普教育为成都华西中学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航天科普教育的开展,提升了成都华西中学科技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多名教师在2021年“少年问天”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活动、2022年“科创筑梦”青少年FAST观测方案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第四,航天科普教育促进学校发展。2020年、2021年,成都华西中学两次在“少年问天”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活动基地校”;2022年被评为“北斗科普基地校”,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天文科普教育特色校”。

  2021年4月,成都华西中学“基础创新空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认定授牌”类“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学校。

  在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论坛暨校长论坛中,文波校长也受邀做了主旨报告《厚积薄发课程推动》(见图8),向参会学校分享了成都华西中学的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工作经验,这标志着成都华西中学的航天科普教育进入全国中学前列(见图9)。

文波校长做主旨报告
图8 文波校长做主旨报告

航天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构筑航天梦
图9 航天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构筑航天梦

  四、结语

  回顾过去,成都华西中学的航天科普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航天科普教育又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成都华西中学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通过开展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青少年航天科普事业,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师生和学校参与进来,以绝妙的创意和精巧的实验、细致的研究和高屋建瓴的前瞻性成果,推动航天科普教育发展。

文章标签: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