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下幼小科学衔接方式探析
儿童本位,是幼小科学衔接的正确打开方式。某幼儿园尊重幼儿现阶段的成长经验,本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初心,以符合幼儿成长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帮助他们在思考中参与构建自己的生活,以此完成幼小科学衔接。
坚持以幼儿为本为原则,回归规律与常识。我园将“促进幼儿生活活动自主服务的研究”确立为全园性教研主题,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第一,重要性。生活活动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构成,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教师需思考哪些生活环节蕴含着培养幼儿自主服务的教育契机,哪些细节因素能够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服务意识等。
第二,衔接性。幼儿的自主服务能力主要分为小班的个人层面的自主服务、中班的集体层面的自主服务、大班的个人与集体综合性互动层面的自主服务,各年龄段幼儿的自主服务能力和意识发展的差异性、延续性、发展性,是需要教师观察、实践、改进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自主服务能力,有助于为幼小顺利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自主性。教师需根据当前各年龄段幼儿自主服务能力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在生活环节中自主服务的积极性,实现幼儿自主。
对标相关政策与指导意见,回归理性与专业。在开展全园性教研过程中,为更好地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理念、师德和能力,园所制定了以下教研目标及实施策略:
第一,逐步分解研究目标,明晰研究思路。
目标1是明确幼儿自主服务能力发展目标及关键经验,此时的研究重点为学习相关文献,梳理幼儿发展关键经验;目标2是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多种游戏化的幼儿生活环节,此时的研究重点为观摩案例,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设计生活环节;目标3是尝试选取适宜的指导方法进行生活环节指导,此时的研究重点为挖掘梳理现有方法,创新设计生活环节指导方法。
第二,科学落实研究过程,教师研有所获。
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教研活动。首先要计划,设计生活环节;其次是实践,开展生活环节;接着是观察,留意生活环节中幼儿表现;再次是反思,复盘教师指导方法及相关环境材料的设置思路等;最后是再实践,即改进优化。
我们本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初心,尊重儿童在幼儿阶段的成长经验,以符合儿童成长节奏的方式进行幼小衔接,如组织“二十四节气班级活动”“爱耳爱眼世界健康特色日”等,让他们热爱生活、感受成长。
第三,线上教研开拓思路,居家生活我做主。
不定期开展线上研讨,为家长推送居家体育游戏、亲子劳动等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合理安排一日作息生活、热爱体育运动,挖掘幼儿居家一日生活中自主环节及自主活动内容,初步探索适宜的指导方法。
兼顾全面整合教育,回归和谐与发展。幼儿活动。第一,幼小衔接一直是大班年级组的重点研究工作,前期结合班级主题、五大领域教育教学目标,开展“我有一双明亮的眼”“我的十分钟”等活动。第二,在以上活动基础上,坚持五育并举,以健康为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户外活动质量。
第三,推动园本安全、劳动等课程实践研究,用科学的方式开展“快乐星期五”等特色活动。第四,通过“我是文明小主人”“健康小卫士”等活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第五,依托东城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德育工作基础,开展亲子同游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东城文化传统,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对社会行为与规则初步建立认知,做好德育教育与幼小衔接一体化工作。
教师活动。坚持研训结合,开展“家园协同、科学衔接”交流分享活动。我们请一年级教师讲解入学准备注意事项,请主管小学全面教育教学的专家解读“双减”背景下小学的现状及学生、家长的心态,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各阶段儿童发展需求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家长活动。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达科学教育理念,帮助他们与园所达成共识,形成家园合力。邀请小学低年级教师为家长讲解入学注意事项,为家长答疑解惑,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准备措施,让家长全面积极配合做好幼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