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学业资讯网欢迎您!为您提供成都幼升小政策及招生入学资讯。幼升小升学规划

幼小衔接主题活动中幼儿心理准备教育的几点建议

编者:张老师发布时间:2023-03-30关注:17

  1、倾听幼儿,给幼儿提供充足的话语空间

  (1)倾听幼儿的发现

  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他们眼中的小学是怎样的?他们对小学了解多少?他们知道幼儿园与小学的哪些区别?带着这些问题,教师与幼儿开启了一场交流。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去了解小学,如采访身边的小学生、小学教师或爸爸妈妈,跟家人去小学看一看等,了解后幼儿画下来并分享,如:

表1

  经过统计全园幼儿共了解了幼儿园与小学的17个区别,在这17个区别中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非常关注,如吃饭、睡觉、上卫生间、玩耍等,可以看出在幼儿眼中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有比较多的共性。

  (2)倾听幼儿的问题

  接下来关于小学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幼儿也画了下来。

表2

  经过统计一共有19个问题,其中第2个问题是大部分幼儿非常关心的,说明他们很想了解小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说明师生关系对幼儿的心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幼儿对小学的作业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他们从来没接触过,熟悉的是天天听到身边小学生会提及写作业的烦恼,所以作业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需要面临的大挑战。

  (3)倾听幼儿的计划

  听了幼儿的想法,我们对幼儿的心理准备教育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有了更多的思路,接下来幼儿会亲自去小学参观一下,看看自己了解到的区别是否与真实一致,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能不能得到解答,参观前幼儿先制定参观计划,来听听他们想参观什么?

表3

  通过幼儿的计划,能看出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接下来幼儿带着自己的计划去参观,到了校园,幼儿满心欢喜,与同伴有说有笑地聊着,到处都是新鲜的,幼儿对小学充满了新鲜感和向往之情。

  (4)倾听幼儿的观点

  参观了小学后,幼儿眼中的小学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会有什么感受?会喜欢小学吗?再来听听幼儿的声音。

表4

  通过倾听,教师更加了解每个幼儿对一件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话语空间后,教师就能知道幼儿是喜欢上小学的,期待着上小学。

  2、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

  (1)从幼儿教师的视角观察

  在之前的一次小学参观活动中,幼儿需要走进教室与哥哥姐姐进行互动,走到门口时许多幼儿的脚步慢了下来,脸上有些胆怯的表情。老师请他们自愿找个哥哥或姐姐进行交流,有一半的幼儿脸上有害怕的表情,不情不愿地走在就近的位置,这时他们也不敢去看小学老师;交流环节时有幼儿静坐在那儿,不敢说话。

  从这些表情、状态可看出,部分幼儿此时的心理活动是焦虑的、复杂的,他们很想走进教室,又害怕小学生会拒绝,会担心老师不欢迎他们,这些担心和害怕都来自对新环境的不熟悉造成的负面心理暗示。

  而在之后参观小学时我们调整了策略,与小学充分沟通交流后,当弟弟妹妹走进教室时,全体学生起立热情地说欢迎小朋友,此刻孩子的表情立马舒展开来,接着每个哥哥姐姐主动与一位幼儿交朋友,拉他们到自己的位置,这时幼儿的表情有不好意思的笑容;

  然后班长给他们介绍班级布置,各个功能区的用途,幼儿听得很认真;接下来哥哥姐姐又主动给弟弟妹妹介绍自己的文具、书本,幼儿脸上的表情立马自然了,他们轻松地与哥哥姐姐交流,并询问自己的问题。

  两次的对比,可见通过观察幼儿的状态,适时调整活动策略,更迎合幼儿的真实感受,对他们起到了积极帮助作用,更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

  (2)从一年级家长的视角观察

  在与一年级家长的交流中,听他们说说孩子刚上一年级的真实状态,家长都表示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心情特别激动,每天很期盼去上学,每天回来都会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滔滔不绝地告诉爸爸妈妈,交到了新朋友会感到很开心,接触到了不同学科的老师会感到很新奇。

  但也会有一些困恼,孩子对拼音学起来有些吃力,感觉老师教得很快,写字有些吃力,不容易写好。数学倒觉得很简单,许多是幼儿园学过的。

我眼中的小学

  (3)从小学教师的视角观察

  小学教师说他们对于小学更多的是好奇,新鲜感,背着书包先在校园逛一逛再走进教室;很爱惜新发的书本,上课时因为每门科目教师都不一样,幼儿用小眼睛打量着每一位教师,认真听每一节课,对什么课都很感兴趣,愿意去学,喜欢去听,课堂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乐于表现自己,会记住教师说的每一句话。

  通过幼儿教师、家长与小学教师不同视角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幼儿刚上学的状态是舒适的,心情是开心的。

  3、分析幼儿的作品,读懂幼儿的内心想法

  (1)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

  通过幼儿的绘本作品,从图画内容、色彩情感和构图原则三个维度进行整理,从图画内容来看,楼房、太阳、升旗台、师生是儿童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事物,并且里面的学生个个都是神采飞扬的样子;从色彩情感看,幼儿喜欢用红色、橙色、黄色等鲜亮、明快的暖色来表达自己感情;

  从使用颜色的种类来看,大部分幼儿使用的种类都超过10种,看来学校在他们眼中是丰富多彩的;从构图原则来看,幼儿更多使用排列原则、居中原则、对称原则和分组原则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把自己最想画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看到每个幼儿对小学的哪些内容感兴趣。整体可看出对于幼儿来说描绘学校是一件让他们感兴趣的和有意义的事情。

  (2)分析幼儿的搭建作品

  对搭建作品进行分析,他们眼中的小学更加真实立体,从搭建内容看,升旗台、教学楼、操场是他们眼中小学的标志;从搭建规模看,建筑和操场都比较壮观、大气;从搭建材料看,他们选择了许多不同形状的积木组合,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造型。可见在幼儿心目中的小学规模是很大的、很壮观的,校园是美好的,更令幼儿心生向往。

  总之,有一百种语言,倾听幼儿的心声,解析幼儿的感受,去发现他们的声音与我们的社会文化的共振所在,用有质量的资源去支持他们感受和思考。在倾听和回应幼儿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文章标签: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