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学业资讯网欢迎您!为您提供成都幼升小政策及招生入学资讯。幼升小升学规划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编者:李老师发布时间:2023-03-23关注:26

  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孩子更是如此。但每个人要正确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极不容易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就是说人一旦养成了一种习惯,再想改成另一种习惯是很困难的。所以,对孩子而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幼儿生活习惯培养

  人的行为有一种定式倾向,就是喜欢用熟悉的动作、语言和思维去处理事务,因为熟悉的办法最省力,小孩子也不例外。有些孩子挑食,最初常常是偶然因素,看到某些东西没食欲,以后见到它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时间一长挑食成为习惯,有些食物就再也不吃了。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不良的恶习则会贻害孩子一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并从以下几方面付诸行动。

  一、如何能够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受自身生命节律的支配,进行周而复始的变化。同样,人的生命也遵循着一定节律,进行着周期性的变化。人在一天中要经历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状态:觉醒和睡眠。睡眠是脑功能活动的一种重新组合状态,保存能量,有助于巩固记忆和保证大脑发挥最佳功能。

  在睡眠中,人的基础代谢降低,所需能量降低,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通过睡眠还能修复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对脑细胞的损害。同时,良好的睡眠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睡眠习惯是受环境影响的,有些孩子需要家长抱着睡,这一定是家长造成的,而晚睡晚起往往是受大人晚睡习惯的影响。要纠正这种现象,首先要培养孩子躺在床上能自己人睡的好习惯。

  例如,家长不要在孩子睡前把他抱在怀里,一边拍,一边嘴里哼着曲调,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家长也不要把孩子搂在自己被窝里,让孩子含着东西或吃着被子角人睡,这些都是不良习惯。长此以往,孩子非要在这些条件下才能入睡,如不依他,孩子便拒睡,使家长因小孩的睡眠问题而身心俱疲。

  家长要培养孩子按时人睡的习惯。到了睡觉时间,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睡眠环境,如保持室内光线柔和舒适,不要大声吵闹,睡前不要过分逗弄孩子,不要让他太兴奋,也不要讲惊险恐怖的故事,上床前让孩子解好小便。如果孩子一时睡不着,不要吓唬他,否则,会使孩子睡不好。再则,家长要培养孩子按时起床的习惯。如果孩子晚上睡得早,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第二天早晨是容易被唤醒的。

  家长不要因为看电视或忙于其他事情,使孩子不按时睡觉,这很难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家长早上不要睡懒觉或在被窝里与孩子玩闹,让孩子在床上吃早餐等,这些行为无形之中会导致孩子养成懒床的坏习惯。所以一旦孩子有了规则的睡眠习惯,家长就要保持这种习惯,不要轻易变动。

  二、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减少一些皮肤病、寄生虫病、胃肠道疾病、传染病的发生,对保障健康有重要意义。孩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家长抓紧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受益终生。

  在孩子能触及自来水管时,孩子应在大人的照看下自己将脸、后、颈部、手腕等处洗干净。家长要让孩子养成早晚洗手洗脸,外出回家、吃东西前均洗手的习惯。家长要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主动洗手,弄脏手、脸后随时洗净。孩子两岁时,开始用凉开水学习漱口,3~4岁时让其饭后漱口,开始学刷牙,早晚各一次。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式。

  大多数孩子都比较喜欢洗澡,孩子不习惯下水时,家长可先让其拍水,待熟悉后再下水。妈妈帮助孩子洗澡时,动作应轻柔、敏捷,三四岁的孩子应学会在洗澡时自己用毛巾或手擦前胸、胳膊、腿。家长培养孩子睡觉前养成洗脚的习惯。四五岁的孩子应该学会在大人的帮助下洗脚。孩子在夏天应天天洗澡、换衣,其他季节也应定期洗澡、洗头,勤换内衣裤。

  家长要给孩子勤理发,勤剪指甲。孩子的头发以整洁、大方为宜。孩子的指甲长了,藏污纳垢,很不卫生,也容易抓伤皮肤,孩子长大些妈妈应教会其自己修剪指甲。

  还有一个小细节:擦鼻涕。妈妈给孩子擦鼻涕时,动作要轻,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一岁半孩子应提醒他用纸巾擦鼻涕。二三岁的孩子就应自己学会随时用纸巾擦鼻涕。总之,如果妈妈勤督促、多指导,多用语言鼓励孩子,一定会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当孩子开始吃饭来补充身体的能量之后,妈妈就需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更好地进餐。“给孩子吃什么,怎么吃?”这个令许多妈妈头疼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营养的均衡摄人直接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和他们成人后的健康状况,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一步。以下各种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园生活教育

  1、定时、定量、定点吃饭

  对每人来讲,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让孩子按时定量吃饭,使两餐间隔时间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以保证孩子充分地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保持旺盛的食欲。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食量给予孩子适量的饭菜,并坚持要求他们顿顿吃完。

  家长千万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吃多,更不能依着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一顿饱一顿饥,然后用零食填补,这会影响孩子下一顿的食欲。同时会使孩子养成任性浪费的不良习惯。

  定点吃饭,养成习惯。家长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可以让他坐在童车里,于固定的地点喂食,再大一点就可以在大椅子上放小凳子垫高,或给孩子准备一张可调高度的椅子,让孩子在餐桌上与大人共同进餐。不管哪种方式,都要让孩子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固定的用餐地点,而且要让孩子在吃完自己的饭菜后才能离开座位,这样坚持要求,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形成吃饭时间一到就去找餐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2、教育孩子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可能有身体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和心理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孩子,孩子某种食物过多连续食用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

  (1)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拌黄瓜真好吃,又鲜又脆”,或“我最喜欢吃芹菜了,真香”等,以激起孩子的兴趣和食欲。

  (2)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去尝试不常吃的食物,如:“我们来当小白兔吧,小兔最爱吃青菜萝卜了”,“看谁先让小鱼到嘴边池塘里”,对年龄越小的孩子,这种方式越奏效。

  (3)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骗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停止进餐,待孩子肚子饥饿或情绪愉快时,家长再引导其进食。

  3、让孩子自己吃

  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赖性的,每一个孩子在七八个月时就有自己拿勺子吃饭的欲望,家长应尽量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孩子吃不好而去限制、指责他。同时,家长可以提供一些条件和帮助:比如给孩子围上围兜以防弄脏衣服,在地上铺一张塑料纸任孩子漏撒,洗净孩子的手让他去抓,同时还要注意教孩子使用餐具的正确方法,指导孩子学习怎样不会把饭粒撒落在地上。

  创造宽松愉快的进餐气氛也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一个方法。一个整洁有序、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可以使孩子保持良好的进餐情绪,让孩子感受进餐时的快乐气氛,进餐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有益于消化的。

  最应注意的是,无论遇到什么事,家长都尽可能地避免在餐桌上批评、训斥孩子或对孩子进行严厉的说教,这会破坏愉快的进餐气氛,既降低孩子的食欲,又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也不一定有效,反而得不偿失。

  妈妈只要坚持让孩子独立吃饭、好好吃饭,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游戏气氛,持之以恒地正面鼓励孩子,不断强化,就会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4、慎选零食和饮料

  妈妈不要给孩子在正餐前吃零食,这会导致孩子在用餐时不好好吃饭,对于各类零食,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是零食确实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调整孩子的味觉感受,二是现在的零食越来越丰富、精美,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辅助食物,适时适量地给孩子食用是可以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吃太多零食,也不要在正餐前吃零食,更不能用零食来替代正餐。不要让孩子养成以饮料代替水和汤的习惯,因为饮料中过多的糖和化学添加剂都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妨碍孩子对水的补充,所以一定要慎喝、少喝。

  四、如何培养孩子自立的好习惯

  家长培养孩子自立一定要从生活细节开始做起。现代人生活忙碌,时间紧迫,不管孩子做什么家长都习惯用催促的语气,如“快一点我没时间了”。孩子要自立首先应从生活自理开始,生活自理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开始。基本原则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不提供没必要的帮忙和代劳。孩子自己会穿衣服了,家长就一定不要去帮孩子穿衣服;孩子会自行大小便了,那么,这件事情家长就不再去管。

  同时,家长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鼓励孩子尝试去做适合他们年龄的事情。就是说,孩子到了某个年龄,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学习相应的能力,比如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家长让孩子学着穿袜子、穿衣服洗手帕等,到了十来岁的时候,我们让孩子学着收拾房间、洗衣服、做一些简单的饭菜等。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做尝试,孩子想做的事情,不要随便禁止。

  比如孩子对电路感兴趣,那么在确保孩子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进行各种尝试。当孩子获得某种能力后,家长就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在生活中,孩子喜欢动手,家长就让孩子负责电器之类的维修,孩子喜欢书法,家长就让孩子写春联;孩子喜欢音乐,家长就让孩子写一首歌等。

  总之,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培养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只是生理上的习惯,还有心理上的习惯。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不但要“慎始”,而且要“慎终”。不断地继续下去,不要间断,相信我们的孩子都会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其以后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标签: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