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众所周知,年幼儿童少不更事,他们倾向于把行为等同于直接后果而不是社会后果,幼儿判断好坏是没有原则的,只是一种自我满足,大多数情况是感情用事(包括以后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时期,都还会感情用事)。何况未成年人行为是不负法律责任的。
成年人(尤其是家长,含父母和祖辈)接触幼儿时,有必要留意把小孩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坚持对小孩道德行为进行训练,即通常所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持之以恒。
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关系到做高素质的人。有些个人行为习惯,如坐下来后不停地抖腿,餐桌上当众剔牙,甚至不用牙签直接用手指等,虽不损害别人,却是不雅动作。有些肮脏、散漫、凶恶等行为习惯,就会严重影响或者伤害别人,令人恶心,被人疏远。
如故意把路上污水踢到(或驾车把污水溅到)别人身上,拧哭比自己小2一3岁的小朋友取乐,无理野蛮打人等。从娃娃开始抓行为举止,下面是一些最基本良好行为习惯。
1.讲卫生。幼儿很难理解讲卫生是文明表现,但可以教会其“肮脏讨人嫌”的道理。因此,从不吃脏东西、勤换脏衣服、常洗手擦脸开始,到不随地吐痰、在街上吃完水果找垃圾桶放水果皮等,再逐步养成讲卫生固有习惯。
2.勤快。现在成年人有不愿工作者,懒惰到啥都不愿干,见累就躲。勤快要从小训练。自己动手收拾玩具,帮助大人拿滦盆、扫地、抹桌子摆放鞋子等。虽然幼儿家务劳动效果不佳,但像洗菜、擦桌子之类力所能及的劳动还是应该作为定期任务安排给幼儿。
成年人要经常鼓励幼儿养成勤快习惯,再往后,要有意识培养他不拖拉,想起急事就马上去干。如睡下后发觉明天上学书包没收拾好,游戏机没关上之类,要督促小孩起床办好再睡。培养这种行为习惯有助于孩子长大后形成利索的作风。
3.不拿不是自己的东西。幼儿喜欢别人的玩具等物,不经许可就收归己有,这也许是一种天性。长此以往,长大后就发展成贪念。想不劳而获、贪污、盗窃、索贿和受贿都是由贪念发展而成。这个道理要从小教育。我上幼儿园小班时,有一天把园里一盒飞行棋放口袋拿回家。
当晚被发现了,没吃饭,我妈就带上我跑老远的路,把飞行棋送到老师家归还,这事让我留下深刻印象。当然,不经许可不拿别人东西只是开个头,孩子要固化不贪心的道理,还需在学校和社会上接受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
4.讲秩序。带幼儿排队上公交车和超市购物交款,过马路走斑马线,不能在大街上大小便,要去找厕所。在有些安静的场所,如候机厅、办公室、会场、剧院里不许大声喧闹、玩游……这是为下阶段守纪律讲公德做准备工作。
5.不要乱丢乱扔东西。婴幼儿喜欢乱扔玩具到房间角落,把水果从窗户丢下楼外,把饭菜甚至图钉、胶水丢地上,在车上往外扔东西……起初他们也许无意识,也符合年纪幼小的游戏心理,但如果从小形成这种习惯,长大后就不易改掉,形成令人讨厌的坏习惯。家长应及时制止,并进行“别浪费”“这样做很危险”“这样会影响别人”等的教育。
6.引导幼儿独立。父母和祖辈过分呵护幼儿,是当下通病,这会养成孩子依赖别人的习惯,并极大影响幼儿性格发展。长期跟着父母、奶奶婆婆,或保姆睡觉,是不对的。外国的孩1岁以后就单独在婴儿床睡了,这无疑是对小孩培养自信心有帮助。婴儿刚学走路经常跌倒,一般不需要去扶起来,大人可以伸出脚让婴儿扶,自己学站起来,这有助于婴儿学习掌握意志。
婴儿两岁后会拿勺子了,吃饭就不要由大人喂,天一半地一半地吃也不要喂,坚持一段时间婴儿就学会自己吃了。
还有大小便,到两岁至多两岁半完全可以训练成自己喊拉屎拉尿并去找适合地方了,若还要垫屎尿片,或者上幼儿园小班、中班了,还把大便留到接回家才拉出来,自理能力不太差了吗?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去做,别人总有靠不住的时候。还有不少行为习惯与做人有联系,要从幼儿点滴小事开始加强教育。
7.有爱心。如说服幼儿偶尔少吃两个汉堡包,或者拿一部分利是钱,放到红十字会捐款箱里。经常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玩具和零食,坐滑梯让比自己年龄小的小朋友先坐等。
8.有责任感。要从小训练幼儿收拾书包、叠衣服,洗完手关水龙头,离开房间要关灯等。每件事要求做到完成为止,不允许半途而废。
另外,做错事要承认,如撕了书页,把妈妈的手机扔进澡盆水里了,不能让外婆不处理就原谅了,一定要小孩认错。这样长期训练,将帮助孩子长大后做事有强烈责任感,用现在的话说,叫“敢于担当”。
9.与人为善。不欺负比自己小的小朋友,不无理取闹。一个人坏脾气有可能演变成恶行,要防止以后长大做生意欺行霸市。
10.爱护公物。要培养公德心,如不在公共广告栏上涂鸦;不拉断电话亭的电话线,弄脏公园座椅要擦干净。
11.养成守时习惯和准时概念。守时和准时关系到人的素质。鲁迅说,无端地耗费别人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关系到公信度,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往往做不成事而备受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