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影响一个人的学力和文化程度。幼儿阶段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主要是求知欲、毅力和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
1、激发求知欲。大多数人求知欲随着年龄增大有可能会减弱。有些老人家无法适应新技术发展,太老了怕麻烦,也变得无所谓了,不愿学习网络技术或不愿去刷卡取钱。但幼儿对世界和知识的认知是一页白纸,很自然就有求知欲望,而且往往稍懂一点,就要向人显示,乐于汇报演出。
抓住幼儿特点,让孩子从小保持强烈求知欲,凡是新东西都想学(这里讲的是培养学习习惯,能否学会则另当别论),很有必要。
幼儿求知就是认物和学习生活常识及大自然的道理,文化知识留给学校里老师去教。帮助幼儿认识新事物名称、特征、用途等,向幼儿解释时间、气候、方向、动植物生死、热胀冷缩等,这个过程既能让小孩学到东西,又在培养学习习惯。父母可以多采用适当提问和适时启发方式去激发小孩求知欲,但决不可强迫幼儿端正坐好听你讲课。
要控制好时间,巧妙利用可供学习的机会。
2、锻造毅力。毅力指坚强持久的意志,缺乏毅力就难有好的学习效果。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经对超常儿童进行过调查,发现他们有个特点:从小就很有毅力。他们好学爱问,富于自信,意志坚强,干一件事总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完成。尽管大多数儿童属于一般智能水平,但超常儿童这种重要主观因素,作为特点是可借鉴的。
一般家庭可以借助优越的早期教育条件,家长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要求孩子学习超常儿童的特点,可以定期挑选一项不太难的新知识,鼓励他们学习,旨在训练小孩有股不学会就不罢休的精神。具有毅力,能为小孩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3、培养正确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老是学不会就没了积极性,就会产生放弃学习念头。父母用不着羡慕别人孩子是学霸,但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应注重训练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1)培养注意力。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力。注意时间长短,就是注意力水平高低。幼儿兴趣不稳定,而且注意力由于受干扰很易转移,如果不刻意培养注意力,以后上学读书就会非常困难。实际上,杰出孩子总是很专注。培养幼儿懂得学习,从训练注意力开始。
比如会自己吃饭后,必须让其坐着吃完,不准跑圈子一口一口去喂。又如两岁后给孩子常设一个小桌子、小凳子,让孩子每天定时在固定位置坐好,听故事、看书、认物、玩小玩具等。
再如玩积木等玩具,要求一定时间后才结束,注意纠正其“一分钟热度”。能够稳坐一段时间,专心致志,这是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
(2)培养记忆力。让过去认识过的事物或做过的事情在头脑中遗留下印迹,就是记忆。虽然提高记忆能力有许多办法,但首先要有记忆习惯。培养幼儿记忆习惯最好方式是背诵诗歌和唱歌,内容和意思不一定要求弄懂,就让过程去帮助形成记忆习惯。
还有就是白天参观动物园,晚上向别人回忆看过的动物之类,回忆和复述也是为了培养记忆习惯。家长和老师不间断地有意识地要求小孩记些适当事物,习惯就形成了。到读书时再教些记忆方法,数学公式和英语单词就不难记了。
(3)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人通过感觉、知觉、视觉、听觉等去感知客观世界事物和现象,再通过大脑综合形成概念。而敏锐和准确的观察能力是一个人不应缺少的。家长和老师可以随着幼儿眼、耳、口、鼻、脑发育,适时训练,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观察事物,作出结论。
要注意顺序渐进地训练,如学习颜色,必须从黑白区分开始,到红、黄、橙等暖色,再到灰、蓝、绿、棕等冷色,最后才是各种颜色混在一起分辨。
家长要指导孩子观察方法,除了上述顺序观察法,还有比较观察法:如大人小孩玩跷跷板,理解重和轻概念。典型特征观察法:如公鸡和母鸡、狗和狼区别。多角度观察法:如一个物体正面视、侧面视、俯视等。
(4)培养思维力。思维力指思考和归纳能力。要求婴幼儿在表象、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显然夸张,不可能实现。但思维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过程。为最终帮助小孩形成较高水平思维能力,必须从小就培养思考习惯。
现在医学和法律都承认停止思维(不是心脏停止跳动)才能宣告一个人生命结束。但活着的人有勤动脑筋的,也有懒动脑筋的。学校老师常会批评一些学生不动脑筋,所以没有理解和吸收知识,考试找不到正确答案。动脑筋不够的人学习成绩差,长大后去干事,由于没有勤于思考习惯,也造成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找不出好办法来。
培养孩子勤于思考习惯,尤其要保护好孩子爱间问题的积极性,这是培养思考习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孩子的问题有些是出自本能的、直觉的,如告诉了他“太阳公公”,他问“太阳婆婆呢?”(从外公外婆联想到)。有些是无意识的,如“给我买个月球车好吗?”(说了也并非要你真买)。
有些则是真想弄明白的,如“为什么北京下雪,广州不下雪?”(你回答得越详细他会越糊涂)。但提出问题就是说明他动了脑筋。孩子问题不可以不回答,也不可以长篇大论解释,怎么保护好孩子爱问问题积极性,又让他有所收获,这是对幼儿的家长和老师智慧的考验。
(5)培养想象力。按心理学解释,想象力指在知觉材料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发明创造。科学家和工程师具有超强想象力。幼儿绘画最能表现孩子想象力,把太阳画成人状,汽车画到海上。幼儿玩积木大多不按图纸,随意做成他所说的形状,尽管根本不像。
幼儿没有逻辑、规律概念,设想自己插上翅膀飞上高空,发明个什么东西坐上去钻到海底,是很常见的,不应去打击幼儿的想象。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设想,长大后敢想才会敢干。但家长要有足够耐心,最好能够做到和小孩一起想象,同时在旁边巧妙指导小孩想象。
4、鼓励好奇心形成兴趣习惯。由于幼儿年纪小,接受能力有限,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无法用命令形式,只好利用幼儿好奇和模仿能力强特点,最好通过游戏,扮演角色活动等愉快形式去进行。孩子天性是好奇和热爱游戏。
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小时候拿到一副羽毛球拍,连吃饭都舍不得放下,碰到什么都要拿球拍打一下,不到一天就把新球拍打弯了。家长不责骂,又给他买新球拍,后来李永波羽毛球打得很好。鼓励好奇就发展成兴趣,而兴趣是成功的秘诀。